探索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之路

  • 2025-07-11 18:46:24
  • 671

青云技术开放日混元大模型专场。

受访者供图

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(CVPR2025)中的腾讯展台。

受访者供图

6月12日,腾讯2026“青云计划”正式启动,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一批顶尖学子,通过提供行业顶级的师资力量、充足的算力资源和极具竞争力的薪酬职级,为青年人才探索前沿技术提供强劲动力。

一家中国企业,面向全球招聘技术人才,其大背景是青年科技人才正在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。面对基础科研和原始创新提出的种种问题,加大对人才队伍的投入,正在成为科技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。在毕业季来临之际,腾讯以多项大规模招聘计划,向青年科技人才伸出了橄榄枝。

推出“青云计划”

面向全世界招揽顶尖人才

面对青年科技人才的“招聘桌”,已经摆到世界各地。

今年6月11日至15日,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(CVPR2025)在美国田纳西州举行,这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三大顶级会议之一。多家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其中,其中腾讯被接收论文数量最多,有40多篇。就在会议期间,腾讯六大核心业务的技术专家与负责人来到腾讯展台,分享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。此外,腾讯还专门举办了针对“青云计划群星未来之夜”的晚宴活动,邀请相关领域青年学子来到现场与团队近距离交流。

即将于7月13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国际机器学习大会(ICML2025)上,腾讯有50多篇论文入选。同样,这次全球机器学习领域的三大顶级会议之一,又将设立腾讯招聘的专场晚宴。

面向世界招聘顶尖人才,已经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共同举动。

2016年,腾讯技术大咖项目开启,持续招聘来自各领域的技术人才;从2023年开始,该项目升级为腾讯“青云计划”,面向全球招募顶尖学子,通过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、全面定制化培养方案、开放核心业务工作机会、解锁前瞻性技术课题,培养中国未来的科技人才。

腾讯全球招聘负责人罗海波告诉本报记者,“青”指的是青年群体,“云”象征着尖端。“我们期望参与者能立足脚下、着眼云上,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航员,让科技向善普惠到每一个人。”

据了解,腾讯2026“青云计划”面向2024年1月至2026年12月毕业的博士生,以及2025年1月至2026年12月毕业的本硕同学进行招募,全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。

为了吸引顶尖人才,方式不拘一格。在国内,今年5月,青云技术开放日“腾讯混元大模型专场”在北京举办。腾讯混元大模型技术负责人胡瀚博士,以及混元各技术领域专家,到场与受邀的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。通过这样的开放日,让技术人才迅速了解到腾讯在做什么。

罗海波介绍,“青云计划”支持青年人才“揭榜挂帅”,在行业探索、难题突破、技术变革中挑大梁、当主角,掌舵核心业务。具体来说,在AI大模型、基础架构、高性能计算、大数据等十大技术领域,设置100余项技术课题,支持青年人才深度参与混元大模型、微信、游戏等前沿技术课题与核心业务。

“经过几年时间,‘青云计划’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。”罗海波说,青云计划的前身(技术大咖项目)已经有数人成长为技术团队负责人。比如,2016届通过技术大咖项目进来的刘阳,如今是混元大模型3D生成负责人;同一届的陈伟,仅用了5年半就成长为T12级别的工程师,是腾讯最年轻的技术专家之一;2021届的张华,如今已经成为IEGGlobal数据科学方向带头人,带领团队搭建海外游戏的数据洞察体系……

启动全新就业计划

六成新岗位面向技术人才

高峰起于高原。对顶尖技术人才的重视背后,是对技术人才队伍的长期建设。

今年4月17日,腾讯宣布启动全新就业计划,三年内将新增2.8万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,其中仅2025年,就将迎来1万名校招实习生,有六成面向技术人才开放。

此举并非偶然,重视技术人才,是腾讯一直以来的发展基石。据统计,截至今年3月初,腾讯集团正式员工人数超5.5万人,其中科技类人才超过4万人,占比高达73%。其中,直接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员工超过2.7万人,占整体员工人数的近半比例。

腾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技术人才来到腾讯,面对的是一片鼓励科技创新的土壤。“科技,已经成为腾讯最重要的标签之一。”

2024年全年,腾讯研发开支超过706.86亿元,从2018年至今研发投入已达3403亿元。截至2024年12月,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8.5万件,专利授权数量超过4.5万件,全年资本开支为768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加221%,创历史新高。

今年以来,腾讯在大模型领域的战略和部署持续推进,步伐日益加快。在全球公认的权威大语言模型评测平台ChatbotArena上,混元TurboS排名已攀升至全球前八,国内仅次于DeepSeek。目前,混元已深度融入腾讯各业务线,广泛应用于微信、QQ、腾讯元宝、腾讯会议、腾讯文档等核心产品,提升腾讯内部产品的智能化水平,并通过腾讯云向外输出模型能力,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创新提效。

对于今年的校园招聘,腾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。

腾讯今年春招岗位工作地分布广泛,除了覆盖深圳、北京、广州、上海、杭州、成都等六大城市外,还辐射到新加坡、美国、英国、日本、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优秀的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工作可能性。在线下深入多所高校开展宣讲的同时,腾讯还推出技术、产品、游戏、留学生等八大线上专场,覆盖人才超40万人。

对比往年,腾讯今年的校园招聘,技术类岗位“扩招”明显,占比超过60%,特别是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游戏引擎、数字内容等前沿技术领域增长明显。

总体来看,今年开放的校招实习岗位涵盖技术、产品、设计、市场、职能等五大类70余种岗位,包括大模型、研发、算法、市场、策划、运营、销售、美术等多个岗位职能。

“校招是腾讯最重要的人才来源之一。一直以来,腾讯都高度重视对于校招生的关注和投入,招聘数量在互联网企业中处于领先。”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。“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命题下,腾讯也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前瞻性储备,与青年人才共同成长,推进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。”

从招聘到培训

为人才提供最大成长空间

在腾讯,储备了2万名面试官,遍布各个部门。但是,当一名面试官并不容易。一个细节是,去年秋招之前,相关团队给面试官们发了封邮件,要求大家在视频面试时,打开自己的摄像头。

据了解,之所以会有这个提醒,是因为负责招聘的同事一直在网上看应聘者发的帖子,其中一些帖子就是年轻人的“吐槽”——面试时看不见对面的面试官,但对方能看到自己,感觉不平等。

青年科技人才招进来之后,如何成长?

青云计划招聘页面上,醒目位置写着——“三大导师伴你成长”。所谓三大导师,指的是专属岗位导师、发展导师、项目顾问。而导师们所负责的,是日常实时业务辅导、定期成长辅导、跨界科研项目交流等等。

导师制在腾讯由来已久。每一个进入腾讯的新人,都会配备一名导师,在前三个月之内,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去咨询,以迅速融入团队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公司会为每个新人发咖啡券,以便约导师喝咖啡,增加交流的机会。“对于我们的员工来说,能做导师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,因为都知道毕业生成长对公司是很重要的。”

至于很多人关心的发展与成长,腾讯的做法之一是提供大量课程。除了入职培训之外,腾讯学堂常年开放各种课程。比如,“五星级沟通”和“金字塔思维”等几门课,因为广受欢迎,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专门选过,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工作。前一阵,因为大模型火起来,便增加了很多相关课程,也非常受欢迎。

这是一个良性循环。许多通过课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,逐渐成长为了新课程的讲师,再将自己在工作中积攒的心得与技能,传授给对此感兴趣的同事。就这样,在腾讯内部实现了教学相长。

而在发展路径上,腾讯建立了“双通道发展体系”,让技术人才既能深耕专业领域,也能拓展管理视野。如果对技术专业的通道更感兴趣,可以走一条从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,再到技术专家的发展路径;如果希望走管理通道,腾讯也有成熟的管理晋升机制。而且,腾讯还有活水计划,鼓励人才在公司内部流动,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。

全新的人才成长模式,也正在探索中。

比如,新一期“青云计划”正在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,首次开放青云课题资源库,推荐优秀人才直通招聘绿色通道。腾讯邀请高校团队与腾讯技术专家交流共研,鼓励在校同学与导师、实验室组队攻克核心业务课题,提前感受科研与业界的碰撞。

而在内部,新一期“青云计划”邀请了张正友、张胜誉、于旸等腾讯首席科学家、杰出科学家等担任导师。同时,开展线下集中学习和个人专属培养,带领入选“青云计划”的技术代表们前往国内外顶尖技术峰会、实验室参访,与技术、商业领袖就最新学术进展、业务应用案例等展开深度交流合作。

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,人才是腾讯最宝贵的财富。(记者刘少华)
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25年07月11日第08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