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刚恢复部分芯片供货, 国安部紧急预警, 这事果然不简单

  • 2025-07-25 06:12:02
  • 839

什么是未来十年最关键的行业?华为任正非早已点明:人工智能。而人工智能的“发动机”,正是高性能AI芯片。2022年,美国率先打响AI芯片“封锁战”,直接限制英伟达A100、H100等顶级芯片对华出口,试图卡住中国AI产业的“脖子”。

为何AI芯片如此重要?简单说,大到自动驾驶、生物医药研发,小到智能语音助手、短视频推荐,背后都离不开AI芯片的算力支撑。全球AI芯片市场中,英伟达一度占据80%以上份额,几乎垄断了从ChatGPT到自动驾驶的核心算力场景,堪称“AI时代的台积电”。

面对封锁,英伟达曾试图“曲线救国”,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“阉割版”芯片。从最初的A800、H800,到后来的H20,每一代都通过削减算力参数、限制互联带宽来规避美国禁令。但美国的“禁令红线”越收越紧,最后连H20也被纳入禁运名单,这些“特供版”芯片最终沦为“短命鬼”。

就在外界担忧中国AI产业将陷入“无芯可用”的困境时,华为突然抛出“王炸”:昇腾910B芯片性能已追平英伟达H100,后续迭代产品甚至在部分场景实现反超。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公开表态:“要让中国企业在AI芯片上有‘第二选择’”,这句话如今成了现实。

如今,美国突然宣布“放行”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,美财长直言不讳:“中国本土AI芯片已达到H20水平,限制已无意义。”这句话看似“松口”,实则暗藏玄机,不少专家指出,H20的放行更像是一场“市场挤压战”:趁着国产芯片刚起步,用成熟产品抢占市场份额,压缩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。

但英伟达CEO黄仁勋的一句话,却让这场“围剿”出现裂痕:“H20售完即止,不会继续生产。”明眼人都看得出,英伟达正将产能转向更先进的H100、H200芯片,毕竟中东土豪们正排着队抢购高端货,中国市场的“阉割版”只是“清库存”的权宜之计。

然而,英伟达的“收手”并未让中国市场平静。美国芯片巨头AMD同时宣布:重启对华出口MI308人工智能芯片。这款芯片同样是“定制阉割版”,算力仅为其旗舰产品MI300的60%,却被AMD视为“救命稻草”。

与英伟达不同,AMD虽是PC处理器领域的“老大哥”,但在AI芯片市场份额,几乎是英伟达的“零头”。如果放弃中国市场,每年将面临上百亿元亏损。更关键的是,AMD在AI领域根基未稳,一旦错过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AI应用市场,未来可能彻底失去竞争资格。有业内人士预测:“MI308只是开始,AMD接下来还会推出更多‘特供版’,直到啃下中国市场这块‘肥肉’。”

就在AMD、英伟达等外企“组团”冲击中国市场时,国家安全部突然发出紧急预警,央视等多家央媒也密集发声:“境外生产的芯片,可能在出厂前就预埋了‘技术后门’。”这些后门就像隐藏的“定时炸弹”,小到窃取个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、支付信息,大到泄露企业核心数据、甚至威胁能源、金融等关键基础设施安全。

这绝非危言耸听,看看伊朗和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就知道,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“震网”病毒攻击,离心机突然失控,事后调查发现,正是工业控制芯片中的后门被激活;去年俄罗斯多家银行的交易系统瘫痪,源头直指境外服务器中的恶意代码。这些案例证明,当科技产品被植入“后门”,国家安全将暴露在“透明”环境中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我用的手机、电脑都是国外芯片,真的会有风险吗?”答案是:个人设备的风险或许可控,但关键领域绝不能掉以轻心。比如,自动驾驶汽车的AI芯片若被植入后门,可能导致车辆集体失控;金融系统的服务器芯片被劫持,可能引发股市暴跌;国防科研单位的算力集群若遭远程操控,后果不堪设想。

当科技霸权与地缘政治挂钩,“技术无国界”只是一句空话。

好在,中国企业正在加速“去美化”转型。除了华为昇腾,寒武纪思元等国产AI芯片已在国内多种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突破从未停止: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量产,长江存储实现存储芯片自主,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即将进入28纳米节点。这些进展或许慢,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,毕竟,在科技竞争的赛道上,从来没有“捷径”,只有“笨办法”:把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。

英伟达H20的“限时供应”、AMD MI308的“穷追不舍”,本质上都是美国科技霸权的延续。而国安部的预警,恰恰提醒我们:科技竞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,而是关乎国家未来的“生死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