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话康宁中国总裁林春梅: 对华投资再增加5亿美元丨新消费家

  • 2025-07-23 17:54:57
  • 370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、实习生李晴北京报道

美国材料巨头康宁公司用实际行动看好中国。

据其披露,康宁始终将中国视为全球创新与增长的核心引擎,是康宁公司除美国市场外唯一一个五大市场——显示科技、光通信、汽车应用、移动消费电子和生命科学,以及新兴业务均有运营的市场。

2022年,康宁显示集团全球总部落地中国。这也是康宁公司唯一一个在美国之外的集团总部。

进入中国市场45年来,康宁总计在华投资超过90亿美元,年销售额大于40亿美元。在华落地21家制造工厂、一个研发中心和三个技术中心,多个物流分拨中心,拥有超过6000名员工。

在显示科技领域,康宁超过70%的生产设施布局在中国内地,涵盖六座生产基地,两家合资工厂,一个物流中心。在光通信领域,康宁在华有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工厂,还在不断扩大产能和技术升级,今年康宁将投资实现高端光纤本地化生产。该公司还参与了中国的“东数西算”枢纽建设。

在移动消费电子领域,2024年,康宁大猩猩盖板玻璃实现中国本土化生产。在汽车应用领域,2019年,康宁全球唯一一座汽车玻璃解决方案工厂也于合肥投产,为全球汽车市场生产汽车盖板玻璃产品。

眼下,康宁还在继续加大对华投资。

“我们已经落地的所有投资是90亿美元,今年会再增加5亿美元的投资,这些投资完全完成之后,在中国的投资就会达到95亿美元。”7月16日,在2025年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(链博会)举行期间,康宁大中国区总裁兼总经理林春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。

康宁加码中国背景是,其相关业务受中美经贸关系起伏影响相对较小。

该公司对外披露,在中国销售额的80%是在国内生产或在海关批准的免税区加工的。15%是在韩国等区域制造,只有约5%的中国销售额是从美国进口的。此外,康宁在美国销售的产品中只有1%来自中国。

在宏观环境变化下,中国市场的增量在哪?林春梅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。

《21世纪》:市场波动下,康宁在华各项业务定价是否有变化?

林春梅:中国市场的环境,会影响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公司,(定价变化)这是肯定的。

中国也在非常关注各个行业如何健康地发展,比如有“反内卷”等举措。从我们来说,就是做好自己的功课,持续在产品上发力,让我们更有竞争力。康宁已经从建立到现在有174年的历史,会不断通过研发,用新的产品增加我们的竞争力。

《21世纪》:在产品价格等波动下,康宁在华各项业务利润率是否发生变化?

林春梅:从利润来讲,都是由市场决定的。

每个(细分)市场的竞争态势是不一样的,所以利润水平也是不一样的。从我们的角度来说,着重做好自己的工作,即不断研发,在产品上保持领先优势。第二个,就是不断提高成本优势。

《21世纪》:中国市场的增量在哪里?

林春梅:中国的高新技术或者高质量的生产板块其实是很强的,跟我们的业务相关。

比如,中国汽车的发展就是很快的,我们在汽车业务会继续投资。其实已经投资了,去年就投资了很多在汽车尾气排放方面(业务)。今年,我们还会在汽车玻璃解决方案方面继续投资,包括汽车内饰各方面。

另外,在显示科技板块。随着中国的发展,市场对大尺寸电视的需求越来越多,所以我们在显示科技方面也会继续投资。

还有,中国的人工智能、数据中心等需求,会让我们对光通信业务继续投资。提供高端的光纤,还有光连接,在这些方面会继续发展。

《21世纪》:在华投资已经到了何种规模?

林春梅:我们已经落地的所有投资是90亿美元,今年会再增加5亿美元的投资,这些投资完全完成之后,在中国的投资就会达到95亿美元。

5亿美元是今年计划投资的,有的(项目)已经落地了。

《21世纪》:康宁如何应对中美经贸关系起伏?

林春梅:康宁一直发展的策略是为客户服务,是离客户比较近的。我们的原材料本地化率是92%,服务的客户基本上也是中国的。从原材料到生产到服务,生产基地是非常多的,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,基本是在5%以内。所以,(经贸起伏)对我们的影响相对有限。

对我们来说,要持续发展有几个事情要看。一个是要看中国长期的经济,我们认为还是会继续发展的,这是一个判断。

作为外企,我们看重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。今年3月份,康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来参加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。在这些会见或者参加的高层会议中,也给我们有一些明确的表示,一个是中国会继续开放,对外资会继续持欢迎的态度,提供国民化的待遇,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。而且进一步改善的营商环境,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,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《21世纪》:康宁大中国区与总部的合作模式?

林春梅:我们的沟通是非常密切的。